磁共振(MR)作為一種強大的成像技術已憑借其無輻射、分辨率高(尤其針對軟組織成像)被廣泛的應用于大部分疾病的診斷。目前臨床所用的磁共振造影劑(如馬根維顯)具有代謝過快、靶向性差、易造成腎源纖維化等缺點。近年來,隨著納米技術的迅猛發展,各種納米顆粒被相繼制備出來,并可通過對其尺寸的調控、表面功能化的修飾l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。然而,關于納米顆粒的制備,目前大多仍采用傳統的化學合成方法,具有制備過程繁瑣、重復性差、環境不友好等問題。因此,發展一種綠色環保、生相容性好、可重復性極強的高性能磁共振造影劑的制備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本研究中我們采用了蛋白介導的模擬仿生策略制備了Gd:CuS@BSA納米顆粒造影劑。該方法具有以下優點:反應條件溫和(37℃),可直接水相制備;無需有毒性的有機溶劑參與,綠色合成;實驗重復性較高,易于大批量制備;且得到的納米顆粒生物相容性好、穩定性高。制備出后,我們對其弛豫效率及體內外造影效果進行了評估。
圖(A)Gd:CuS納米顆粒的合成示意圖;縱向弛豫曲線(B)和橫向弛豫曲線(C);(D)體外T1加權成像造影;(E)體內T1加權成像照片;(F)信號強度值。
通過蛋白介導的模擬策略,成功制備出了高性能的T1加權成像造影劑Gd:CuS,縱向弛豫效率最高可達16 mM-1S-1
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、生物相容性和腫瘤靶向性,為造影劑的制備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。
注:該工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《ACS Nano》上,影響因子:13.942。[ACS nano, 2016, 10(11): 10245-10257.]
選自紐邁案例大賽:楊維濤,張兵波* 同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納米科學研究院 同濟大學醫學院
電話:400-060-3233
售后:400-060-3233
返回頂部